深圳一健身房突然闭店,人去楼空!涉百万会员费
9月5日清晨,深圳福田区梅林生活中心二楼的方牛健身房玻璃门紧锁,店内漆黑一片。此前一天仍正常健身的会员们发现,这里没有任何闭店公告,负责人电话、微信全线失联——这家2022年开业、曾以“香港老板经营”“器材设备齐全”“室内恒温游泳池”为卖点的健身房,疑似“跑路”。
方牛门口
截至记者发稿,已有300余名会员登记维权,涉案金额初步统计超162万元,其中不乏孕妇、哺乳期妈妈及“五年遭遇三家健身房跑路”的资深消费者,多日维权后,他们仍未等来明确解决方案。
展开全文
会员维权登记表,涉案金额达162万元
前一日正常营业
次日“人去楼空”
“前一天我还在正常健身,5日就看到会员群里发的封店照片,赶紧往回赶。”方牛会员雷女士是最早发现健身房异常的人之一。她告诉记者,当时她立即做了两件事:一是自建会员联络群,“怕原群被教练解散,大家失去联系”;二是拨打110报警,并到梅林派出所做了近1小时笔录,拿到报案回执。
会员苏木对这家健身房曾有过十足的信任。“从它还是毛坯房的时候,我就来看过了。”苏木回忆,当初选择方牛,一是因为“这里的泳池赛道大,环境也不错”;二是觉得“装修投入大,短期应该不会跑。”基于这份信任,她为全家办理了两张五年期家庭卡,涵盖爷爷奶奶、父母及两个孩子,共花费约2.5万元;后来她与丈夫又陆续续办私教课,前后加起来买了七八十节课,目前仍有35节课未上,私教课剩余费用超1万元,家庭总损失超2万元。
5日当天,苏木从会员群得知闭店消息时,第一反应是“不敢信”——4日爷爷还来游过泳,“当时没任何异常,连工作人员的态度都和平时一样”。直到台风天的周一,她约了早上9点的私教课,到店后看到紧锁的大门,才确认“真的出事了”。起初,苏木虽有失落,但也试着理解:“健身行业倒闭不算新鲜事,或许真的是经营不善。”可当教练发来一张会员拍的健身房通告照片时,她的情绪彻底爆发——通告上赫然写着“欢迎各位会员用法律手段起诉我司”。“这哪是无奈闭店,分明是挑衅!”苏木攥着手机,语气难掩激动,“就算经营不下去,至少该有句解释、一个态度,而不是用这种话把会员往外推,太不负责任了!”
令会员觉得有挑衅意味的闭店通告
会员潘潘的遭遇更显无奈。她是哺乳期妈妈,为了产后康复,8月29日她刚向教练颜雄续缴16200元购买36节私教课。“结果9月5号就收到闭店通知,一次课都没上。”更让潘潘气愤的是,颜雄后来发来与健身房实际控制人麦子良的聊天记录截图——对方称“教练工资已于8月底发放完毕,会员维权自行处理”。
方牛教练颜雄与方牛实际控制人麦子良的聊天截图(潘潘供图)
9月17日深圳报业集团记者在现场看到,方牛健身房门口已无任何闭店纸质通知。周边商户表示,9月5日起便没再看到工作人员出入。期间,记者多次尝试联系健身房负责人以及公告中提及的“方牛邹小姐”,电话均长期处于无法接通状态。
从孕妇到“三遇跑路”者:
损失各异,各有苦楚
雷女士的经历堪称“维权老手”——五年内,她在福田区梅林片区先后遭遇“疯兔”“梦航”两家健身房跑路,“前两次都侥幸避开,这次彻底栽了。”她办理的家庭卡约1.2万元,供3人使用、有效期5年,如今还剩4年左右的时效。
雷女士的五年家庭卡剩余时长
会员婷婷目前怀孕已5个月,想起办卡时的场景仍难掩委屈。“8月22日才办的卡,花费近24000元,现在还有46节课没上。”她告诉记者,当初选择方牛,是想在孕期通过运动调节身体,“一开始我明确说想练游泳,结果教练一个劲地推荐力量课,说对产后恢复好,还劝我买48节私教课,送2节课,我想着能好好调理,就同意了。”办卡前,她特意询问教练“会不会倒闭”,教练表示“我们老板是香港人,规模这么大,怎么可能倒”。“现在课上不了,孕期运动计划全打乱了。”婷婷说,为了不耽误调理,她只能重新找其他健身房,“又要花一笔钱不说,孕期激素本就不稳定,这事一闹,我天天睡不好,总觉得被人骗了,情绪波动特别大,还有抑郁倾向。”她反复强调,“不求别的,就想让方牛给个说法。”
婷婷于8月22日办理的私教课,金额达2.4万余元
会员韦女士曾是方牛“铁粉”,她向记者展示了10份合同与票据,全是私教课缴费凭证。“去年买了181节课,今年还剩100节,损失大概4万。”她坦言曾信任方牛的经营,“没想到说倒就倒”。
方牛“铁粉”韦女士向记者展示合同与票据
记者了解到,还有会员遭遇“私收费用”难题。会员龙女士称,健身房经理王勇曾以“延续此前未启用年卡”为由,让她私转3000元续卡,“没给合同也没票据,现在根本没法维权。”龙女士后来得知,在她付款之时,健身房已存在“长期亏损”的情况。
两次更名、欠租两月
闭店前仍“揽客”
维权进展“等”字当头
记者调查发现,方牛健身房背后存在多重经营疑点。首先是“换壳经营”。通过企查查等平台查询发现,健身房主体公司最初为“深圳市方块健身管理有限公司”,后变更为“深圳市金方块健身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从麦子良变为雷向涛。会员潘潘透露:“教练的钉钉工作群显示,麦子良是实际控制人,系香港居民,两家公司其实是‘一套人马’,收费还混用账户。”
深圳市金方块健身管理有限公司的基本信息
其次,方牛健身房“欠租闭店”早有征兆。9月10日,会员联系梅林生活中心物业公司得知,方牛从7月起拖欠租金,仅8月31日缴纳过水电费,“物业说之前没敢告诉会员,怕引发混乱”。 更让会员不满的是,健身房闭店前仍在“疯狂揽客”。据潘潘统计,8月1日至9月5日,共有29名会员新办卡或续课,涉及金额15万至16万元,“明知要闭店还收费,这不是欺诈是什么?”
从9月5日闭店至今,雷女士、潘潘等多人先后拨打12345热线、联系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与梅林街道办,但均未获实质进展。潘潘说,会员分两拨行动:新会员拿到梅林派出所的报案回执,“民警让等消息,两周了没动静”;老会员则被建议“自行民事诉讼”。
梅林街道办事处张贴的预付费服务的消费警示
律师说法:
预付费纠纷维权存在三大难点
针对方牛健身房疑似“跑路”事件,泰和泰(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闫维航从法律层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他指出,健身行业的预付费模式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会员费,如年卡、季卡;另一类是私教课费用,单节价格数百元,会员常以“课包”形式购买,金额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这两类费用的退还请求权,均受法律保护。尤其是今年5月1日正式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专门针对健身、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预付费行业纠纷作出明确规定,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更具体的法律依据。”
他举例,该司法解释中明确,经营者以“已提供部分服务”为由拒绝退还剩余费用的,法院不予支持;若经营者存在 “明知经营困难仍大量收取预付费”“转移资产逃避债务” 等情形,还可能涉嫌构成刑事犯罪,消费者可通过刑事报案来维权,具体要看公安机关的认定。
在维权途径上
闫维航给出了具体建议
一是线上立案,“会员可通过‘深圳移动微法院’或‘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提交材料,无需现场跑动,节省时间成本”;
二是集体诉讼,“300 余名会员可推选2-3名代表参与诉讼,统一收集证据、对接法院,既能提高效率,也能降低单个会员的维权成本”;
三是追加责任主体,“若诉讼后发现公司无资产可供执行,可申请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或申请公司破产,通过破产清算追查资金流向,若发现股东存在‘出资不实’‘转移资产’等情形,可要求股东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同时
他也提醒会员注意维权难点
一是证据留存,“务必收集好合同、缴费凭证、聊天记录、闭店照片等,尤其是私收费用的会员,需重点保留与教练的沟通记录”;
二是诉讼周期,“深圳法院案件量较大,一审通常需要3至6个月,加上执行阶段,整个流程可能需要1至1.5年,会员需做好长期准备”;
三是执行风险,“若健身房确实无资产,可能面临‘胜诉难执行’的情况,此时需通过追加股东责任、破产清算等方式进一步维权”。
这场风波并非个例——近年来,健身行业“预付费跑路”频发,消费者往往陷入“维权难、追款难”的困境。闫维航提醒,消费者选择预付费服务时,应避免购买长期套餐,“按月或按季度缴费,同时查询公司背景,留存合同、转账记录等凭证”。
最新进展
截至发稿,记者联系福田区市场监管局、与梅林街道办,前者暂未公开回应,后者表示“仍在尝试联系麦子良,暂无调解进展”。
评论